中化新网讯 4月26日,2023年中国甲醇产业大会在江苏南京召开。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,2022年我国甲醇产能达到10041万吨/年,突破1亿吨大关。大会同期公布了2022年全国甲醇产量20强企业名单,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、陕西延长石油(集团)有限责任公司、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位居前三甲。
甲醇进口量呈现小幅增加。2022年我国进口甲醇量为1219.2万吨,同比增加8.9%。全年有8个月份进口量高于2021年同期,增量主要集中在4~8月,其中7月份达到最高,为125.2万吨。顾宗勤分析认为,其主要原因是在此期间伊朗装置限气情况得到缓解,部分装置恢复生产,产量和发货量维持高位。2月份进口量最低,也与伊朗限气密切相关。甲醇进口来源国中,仍以中东、东南亚及美洲国家为主,其中前四位均为中东国家,阿曼、伊朗、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,占进口总量的75%。
下游需求整体偏弱。据了解,近两年来,甲醇表观消费总量增速有所放缓,维持在4%左右,2022年表观消费量为9224万吨。消费增速降低与甲醇产业链经济性较弱直接相关。受疫情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影响,2022年甲醇下游消费领域经济运行维持偏弱的状态。
甲醇下游消费格局变化不大,煤(甲醇)制烯烃仍占据首位,但近两年煤(甲醇)制烯烃产能增速明显放缓,去年尽管有三套共计100万吨/年装置投产,但运行负荷不高。甲醇燃料凭借其独特的环保性和经济性发展较快,位居第二位,但甲醇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甲醇燃料消费增加。甲醛和醋酸分别位居第三、四位,且均有新增产能释放,不过由于下游需求不旺,开工负荷并不高。
顾宗勤指出,作为热门下游的BDO、DMC,产能扩张较快,出现供需失衡,市场价格大幅下跌;其他传统下游消费变动不大。总体而言,在成本强、需求弱的情况下,甲醇产业链利润分配持续失衡,利润上移,主要集中在煤炭端,导致甲醇下游产业链大多处于亏损状态,整体运行压力依然很大。